產業工人是支撐中國制造、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?;春崢I集團工會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,以“兩提一暢”為抓手,構建“五位一體”技能人才培育體系,三年培育初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387人(高級工以上220人)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競賽淬煉,搭建成長“大舞臺”
集團工會以勞動和技能競賽為載體,創新“以賽促訓、以賽促學、以賽促用”機制。兩年來組織裝備制造、水泥生產、地質勘探等重點產業競賽58場,吸引5270人次參與;承辦市級以上競賽3場,競賽層級實現省級新突破。

通過競賽平臺,安徽礦機職工閆興亞在全省高端裝備制造液壓元件競賽中奪冠;62名職工通過競賽晉升技能等級,100余名骨干成長為技術攻關中堅力量。以“全員查隱患·安康促生產”為主題,開展“安康杯”競賽活動,4000余名職工參與隱患排查整治,2個班組獲評全國“安康杯”優勝班組,1個班組榮獲“安徽省工人先鋒號”,實現技能與安全雙提升。
工作室孵化,打造創新“策源地”
集團工會大力推進勞模(工匠、職工)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,實現二級單位全覆蓋。制定《工作室創建實施意見》,完善“調研-立項-攻關-成果-轉化”全流程管理,形成“技術能手領團隊、團隊輻射帶產業”的良性循環。
兩年來,11家工作室完成技術課題73項,獲發明專利13項、實用新型專利21項,創造經濟價值7971萬元;培養青年技術骨干200余人,1人獲評“安徽工匠”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2人獲市級工匠稱號;2家勞模創新工作室獲省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命名,1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獲省級認定。
創新驅動,激發智慧“源動力”
集團工會堅持問題導向,著力推動職工從“操作執行者”向“創新主導者”轉變。持續開展“金點子·金項目”征集評選活動,兩年來收集創新案例117項,覆蓋工藝優化、設備改造、質量管控、安全生產等領域,落地后創造價值6900萬元。

安徽礦機5G+AI+私有云項目獲第五屆“綻放杯”5G應用全國總決賽三等獎,中勘科技項目入圍全國總工會“五小”成果展示,3項職工創新項目入選2025年安徽省能源化學地質系統成果匯編,彰顯職工創新活力。
服務保障,提升人才“獲得感”
集團工會堅持“待遇留人、情感留心”,將技能培育與人文關懷相結合。大力選樹基層先進典型,為先進代表送獎到崗。修訂勞模評選辦法,大幅提高獎勵標準,邀請勞模家屬參加年度綜合表彰會,并裝裱贈送“家庭合影”。兩年來,共組織600多名技能職工和勞模參加療休養。

注重全方位關懷。通過競賽提升、工作室培養、實操演練、項目歷練等多元路徑,推動產業工人向“知識型、技能型、創新型”轉型。認真督促落實技能津貼制和工資待遇向生產一線傾斜政策。今年1-9月份,生產一線職工月均工資同比增長6.02%,高于全體在崗職工增幅。
筑牢根基,構建培育“新生態”
集團工會從制度和組織兩個層面,不斷夯實人才培育根基。修訂《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實施細則》,將技能人才培育納入職代會重點議題,兩年來評選20項優秀提案,1項獲全省優秀提案。強化“五好六型”班組建設,建立技能人才選拔培育機制和“四必談四必訪”機制,不斷優化技能人才成長土壤。

同步實施“工會干部能力素質提升”專項行動,通過結對幫扶、專題培訓、考察調研、對標學習等方式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,相關工作經驗被省總產業工會推廣,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堅強組織支撐。